甘肃春晚 中国市场监管报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关注 访谈 文旅 民星 影视 音乐 书画 摄影 爱善公益 对话民企 综艺娱乐 1号专栏

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海外文物的回归总是牵动心弦——当流失文物与“圆明园”三字挂钩,更能激起国人情感的涟漪。近日,流失海外百余年的7根圆明园石柱跨越万里重归祖国的怀抱,成为继马首铜像后,又一批回归原属地的圆明园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作为圆明园西洋楼的建筑构件,这7根石柱已不能仅仅以文物来衡量其价值,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意义,折射的是清末以来国家命运的兴衰沉浮。正如石柱本身用于支撑阶梯、殿宇,这7根石柱也续接起断裂的历史记忆与情感链条,向世人昭示“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

不过,在至今“支离破碎”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流散文物中,7根石柱仍属归家的少数“幸运儿”。在给石柱回归划上圆满句号的同时,我们也不免要接上一个问号:究竟还有多少圆明园文物流失海外?它们又归期几何?

声明:所有来源为“中国民星网”、“中国民星网络电视”的内容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Disclaimer: all sources for the“China People's star network”, “China People's Star Network TV” content information, reproduced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Other reprinted text, pictures, audio and video information, the content is from the network,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e network, the original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author. If you find this network reprint information infringed on your rights and interests, please contact us, we will be timely verification processing.


“直通WTT大满贯·世乒赛”:徐晨皓晋级男单四强
“榜样就在身边·寻找最美员工”公益活动
13600份家庭档案背后的文明力量
各族人民幸福吉祥 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我国高科技冷兵器该登场了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例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