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春晚 中国市场监管报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关注 访谈 文旅 民星 影视 音乐 书画 摄影 爱善公益 对话民企 综艺娱乐 1号专栏

2018年4月,应武威市诗词协会之邀,在武威市做了一场题为《中国新诗100年》的学术讲座,反响较大。讲座结束后,许多的认识不认识的朋友们,纷纷前来与我合影。这中间就有崔国栋先生。那时,我们不认识,我对他感觉很陌生,直到助手说他就是写散文诗歌的西部黑子时,我才想起,1号文化网和《西部人文学》上发表过他颇有分量的诗歌。交谈之余,我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在校的优秀数学老师,这才引起了我的格外重视。

这次见面后,我收到了他发给我的不少散文。他的文字洋洋洒洒或数千言,或数万言。如果不是对他有所了解,实话实说,我是不可能读这些文字的,因为每天发给我“批评指正”的稿件成千上万字,我就是有浑身解数也不可能把这些文字读完的。可他的作品我不能不读,因为他的文字已经先入为主,到了我的思想里。果然,他没有让我失望,他的散文形神兼备,富有人情味和哲理味。于是,我就把我认为不错的文章推荐给我们《西部人文学》的编辑,或者是我认为有可能发表的省级、国家级报刊。

看过崔先生不少作品后,一个问题萦绕在了我的脑际,他的创作是一时的兴起,还是厚积薄发的内心宣泄?自从有了自媒体,人们发声的门槛空前降低。忽然壮大的文学创作队伍中,文学爱好者、业余初学者居多,他们是文学的知音,也是文学的未来,这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可一个五十岁之前“述而不作”,五十岁之后才悄声登场的人,究竟能写出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来?

紧接着,我读到了他关于家乡美食的一片散文,这是他发给我的多篇散文中的一篇。先是发表在了1号文化网所属“西部文学推荐”微信平台,紧接着又发表在了《西部人文学》杂志上。题目叫《百吃不厌是烩菜》。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篇两千多字的散文,也几乎是品味着他那笔下烩菜的美味的同时读完了这篇文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过这样的阅读体验了。

崔先生以一个游子的情怀来描写这种日见稀少,却又引人口舌生津的大靖烩菜,不知激起了多少古浪人、武威人、甘肃人、西北人对家乡的回望和深情。他以一个“厨师”的角色出发,为我们勾画出了烩菜的用料,制作,刀工,煮炸炒汆的过程,洋洋洒洒娓娓道来,引得远离庖厨的我跃跃欲试,也想照猫画虎体验一把。崔先生是一个有心人,他长了一颗思想家的大脑,一对观察家的眼睛,一双实干家的巧手。捕捉到了这种普通的家乡美食所蕴含的哲理和智慧。他说:“烩菜是中庸的,烩菜是平等的,烩菜是大众的,烩菜是简洁的”。

从此,我不时的能够看到他发表的新作,我为他的勤奋的创作精神,认真的创作态度,饱满的创作热情而感动,也为他流畅的叙述风格,冷峻的敏锐视角,还有数学老师严密的逻辑思维而欣慰。

随着时光的飞逝,我对崔老师的了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喜欢他的真诚和正直。直到他请我为本书做序,我没有多做考虑就点头同意了。既然答应下来了,那就的兑现承诺。因为在我的感觉里,欠债总是不好的,那怕是文债。收到他发给我的文稿并认真的读过后,我才觉得真正了解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丰满,更加生动的老教师的精神品质和思维高度。这是一本用心血写就,用深情浸润的散文集,也是一本对自己教育生涯,教育感悟的汇总集。他的笔触把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的带回了他的生活场景中,看这些文字时让人都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之感。尤其是对同龄人而言,更能获得共鸣。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父母的怀念之深,对兄弟姊妹的感激之切,对妻子儿孙的关爱之浓,对老师同学的敬谢之诚,恣肆汪洋的流淌在字里行间。使我能够看到他虽然是一个数学老师,却有着超强的叙事能力,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角度。把亲情友情爱情描写的如泣如诉淋漓尽致。可以看出,他因为坎坷曲折的成长经历,过早的承担了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责任,从而造就了他多愁善感的性格。但他的家族传承和数学老师的职业特点,又使他显出直率理性真诚正直的一面。他觉得,养育自己的不仅有父母,还有哥哥姐姐,舅舅舅母,姑爹姑妈;还有左邻右舍叔叔婶婶;还有陪伴自己成长的老师朋友同学学生。他们都是自己生命中的恩人和贵人。这使得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份回馈的心去回忆、记录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他并没有对时代给他的伤害而抱怨,而是始终信奉这是生活对自己的考验,是生活对自己的赐予。他在《童年淘金记》中引用普希金的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切都将会成为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也许国栋先生自己是老师,因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不仅流触笔端,更是付诸实践。对于健在的老师们,他总能选出合适的日子去探望;对于已逝的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葬礼上,为老师送上最后一程。这种对老师的尊重和关心,必将会传给他的学生。据我所知,他从教三十五年来,当了二十五年班主任,仅高三和补习班就带了二十三年。他外出旅行到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学生接待相陪。一个走到哪里都有学生主动联系殷勤招待的老师,他的师德肯定是高尚的,他的才能肯定是令人佩服的。他觉得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有几千名有才有德知恩图报的学生。所以在感谢自己老师的同时,也从来不忘对学生的感谢,更不忘对学生进行一如既往的教诲。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体验,结合教材在数学课上,在班会课上,以数学的方法,文学的语言,绘声绘色条分缕析讲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讲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如何确立正确的三观。

作为一名教师,又作为一名作家,自身的修养品质尤为重要。可以看出,崔老师不仅是身体力行,尊师重教,立德树人,更兼有一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不断的学习,读书,观察生活,思考时代,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和认识。在书籍,影视作品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力争使得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的正能量得到最有效最大化的释放和传播,力争是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共鸣。对他而言,显然他的眼光视角已不仅限于现在和脚下,而是伸向未来,伸向更远更广的地平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已经不是一个处在第一线的老师,而是一位有责任担当的教育家了。

这个时代是一个“泛情”的时代,又是一个缺乏真情的时代。这是一个“出书”的时代,又是一个好书为稀缺资源的时代。崔老师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当下文学界不可多得的演绎真情的一部佳作。作者是中国延安文艺学会的会员,始终秉承着延安文艺学会的宗旨:“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是为序。

2021年5月12日于甘肃省张掖陈玉福工作室

(作者系张掖市文联名誉主席,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作家、文学教授,甘肃省作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主席、中共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

声明:所有来源为“中国民星网”、“中国民星网络电视”的内容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Disclaimer: all sources for the“China People's star network”, “China People's Star Network TV” content information, reproduced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Other reprinted text, pictures, audio and video information, the content is from the network,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e network, the original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author. If you find this network reprint information infringed on your rights and interests, please contact us, we will be timely verification processing.


“直通WTT大满贯·世乒赛”:徐晨皓晋级男单四强
“榜样就在身边·寻找最美员工”公益活动
13600份家庭档案背后的文明力量
各族人民幸福吉祥 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我国高科技冷兵器该登场了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例外论”